本页是<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

阅读:392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14:53
单位介绍

翻译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前身是建立于1991年8月的外国语言文学系,现下设英语系、日语系、翻译系、西语系(西方语言系)、大学英语系、翻译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翻译研究所在翻译学词典研究方面已经在国内形成优势和特色。学院在英语(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英德双语方向、英法双语方向、英西双语方向)、翻译、日语专业招收本科生,在英语语言学方向、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译学词典研究与编纂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国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并接受我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进站研究。

学院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学术实力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员工122人,外籍教师1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共有学生1161人,其中研究生54人,本科生1107人。学院教学资源与设备先进,其中包括图书资料室1个,自主管理数字化语音实验室3个,电教中心语言实验室6个,多媒体实验室2个。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聘请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张柏然教授等著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兼职教授。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科研与教研项目,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学术文章200余篇。学院还先后成立了翻译研究所、日语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翻译研究所在翻译学词典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翻译学院秉承“Honesty,Industry,CollaborationInnovation(诚信,勤奋,合作,创新)”的院训精神,学院始终坚持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师资和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全面强化素质教育。英语专业为山东省级特色专业。《英语国家文化》为精品课程,《综合英语》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在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德语四级、法语四级、日语国际一级、大学英语四级等考试中,学生通过率均高于全国重点院校的平均水平。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日语系已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研中心重要的生源输送地。英语为主的双语方向的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

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位于,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要在面向所有人的终身学习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激发人们学习,并助推人的发展。

英语专业

(English)

本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本专业具有“办学理念新颖、学术水平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的办学优势。2006年、2011年、2013年分别开始招收英德、英法、英西双语方向本科生,凸显了“方向活、质量优、出口宽”的特色,在国内高校英语专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英语语言文学方向(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及丰富的语言、文学、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能适应和满足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及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具有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第二外语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学术论文写作、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第二外语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英-德双语方向(English-GermanProgram)

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其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上乘。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德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学、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了解英语、德语国家的基本国情,能适应和满足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毕业生可从事英语、德语专业各种工作,从事多语种互译和外贸工作,学生可考取英德互译专业的高级翻译研究生。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学术论文写作、英语词汇学、综合德语、高级德语、德语视听说、德语国家文化、经贸德语、新闻德语、科技德语、德英笔译理论与实践、德汉应用文笔译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英-法双语方向(English-FrenchProgram)

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常年聘请外教授课,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上乘。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法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知识及丰富的英国和法国社会文化知识,能适应和满足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毕业生可从事英语、法语专业各种工作,从事多语种互译和外贸工作。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学术论文写作、英语词汇学、综合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语国家文化、商贸法语、法国文学、实文写作、高级法语口语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英-西双语方向(English-SpanishProgram)

西班牙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随着与世界全面接轨步伐的加快,我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日益密切,经贸文化往来日益频繁,西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社会对既掌握西语又具备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英语-西班牙语方向于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西班牙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掌握语言、文学、文化、经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英国和西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适应和满足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工作需要。毕业生可从事英语、西班牙语专业各种工作,从事多语种互译和外贸工作。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汉/汉英翻译、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文化、学术论文写作、英语词汇学、综合西班牙语、高级西班牙语、西班牙语视听说、西语国家文化、经贸西班牙语、西班牙语笔译、西班牙语口译、西班牙语泛读、西班牙语写作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翻译专业

(Translation)

本专业设置于2008年,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较高的汉语水平,熟知中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概貌及精神实质,接受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训练,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获得较强汉外互译的口、笔译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从事研究的能力。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经贸、旅游、传媒、法律等部门和行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翻译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英语文学、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语言学、基础口译训练、接续传译、同声传译、经典翻译赏析、商贸翻译、科技翻译、文体翻译、法律翻译、学术论文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日语专业

(Japanese)

本专业自设立以来,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日语人才,活跃在外交、外贸、外事、金融、传媒、教育等领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专业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的系统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深刻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能够拥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熟练运用日语的人才。注重“全人”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以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精读、综合日语、高级日语精读、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化、日语口语语法、日语文语语法、日语高级口译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翻译学院的前身是外国语言文学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从1987年开始招生时,外语教学隶属于公共课教学部,1990年之前只有10名外语教师,负责全校的公共外语教学。1990年8月,为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公共课教学部成立了外语教学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邓万勇担任。随着学校的发展,为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纪律,学校于1991年5月23日了《关于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了积极筹建外国语言文学系的设想。9月,首批招收山东省临沂地区沂南、沂水两县的英语专业专科委培生40人,分两个班进行授课。同年11月13日外国语言文学系正式成立,由邓万勇担任副主任,丛培杰担任直属党支部书记。为推动公共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1992年6月,外国语言文学系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993年9月设置朝语、俄语两个新专业,朝语专业招收专科生29人、俄语专业招收专科生30人。1994年,邓万勇被任命为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增加赵笃玲任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为适合学校公共外语教学的实际,1995年9月18日,正式成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公共外语教研室,作为独立教学单位与外国语言文学系脱离。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仍由邓万勇担任,李靖民担任副主任,韩建新负责直属党支部工作,赵笃玲担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当时,在招生生源上主要以为地方委培师资、招收专科委培生为主。1995年增设了日语专业,招收专科生31人,并成立了日语专业教研室,由张永福担任教研室主任。1995年根据师资力量等条件,朝语专业由两年制改为三年制,英语专业在专科教学的基础上又招收了届本科生。从此外国语言文学系有了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学生,专业教学逐步走向正轨。1996年任怀平教授调入我校,负责外国语言文学系行政工作。期间,外语系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专业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1998年7月为整合外语教学师资,充分利用师资资源,学校决定外国语言文学系和公共外语教研室合并,仍称外国语言文学系,由任怀平教授任系主任,张学智任系副主任,韩建新兼任系党总支书记,赵笃玲任系党总支副书记。截止1998年末,外语系设有四个教研室和韩国经济文化研究所,教师人数达到33人,教学与科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1999年以后外国语言文学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校学生人数从1998年末的264人迅速扩展到2002年的833人。朝语专业自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日语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开始对外招收双语翻译及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首批招入2人,2002年招入6人,2003年招入4人。到2002年末,外国语言文学系师资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人数达到7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3人。在此期间,外语系领导班子又进行了调整,由赵笃玲担任党总支书记,仍由任怀平担任系主任。2003年2月19日,为加强公共外语教学,提高全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水平,公共外语教研室从外国语言文学系脱离,成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外语教学部。8月8日,为加快朝语专业发展,朝语专业教研室从外国语言文学系脱离,与对外教育交流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此后,外国语言文学系设英语、日语两个专业,教职工27人,在校学生729人,其中本专科生717人,研究生12人。2004年2月,外语系调入位博士生导师孙迎春教授。6月24日,在原外语系基础上成立了翻译学院,下设英语系和日语系。领导班子相应进行了调整,由孙迎春教授担任院长,彭兆强副研究员担任党总支书记,常晓梅教授、孙玉林副教授担任副院长,李和庆副教授任英语系主任,孙玉林副教授任日语系主任(兼)。2008年6月,院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由任怀平教授担任院长,彭兆强担任党总支书记,孙文范担任党总支副书记,黎东良教授、张彩波副教授、薄振杰副教授担任副院长,李杰老师任英语系主任,康振国老师任日语系主任。2013年,公共外语教学部与原翻译学院合并成立新翻译学院,由博士生导师王湘云教授担任院长,迟涛副研究员担任党总支书记,常晓梅(正处级)教授、薄振杰教授、张彩波副教授、李万军副教授担任副院长,刘会刚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丛海燕担任办公室主任,李杰担任英语系主任,康振国担任日语系主任,赵薇副教授担任翻译系主任,张雄担任西语系主任,唐鑫梅担任大学英语一系主任,赵鹍担任大学英语二系主任。

翻译学院院徽于2005年9月由翻译学院周新顺老师设计。院徽的主体由同心圆中间倾斜的英文大写字母“T&I”组成,是英文“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翻译与阐释)的首字母缩写;同时,T与&合起来可以看成一个大写的F,&与I合起来又可以看成一个大写的Y,而“FY”正是“翻译”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组合。所以“T&I”的组合表征了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等值转换,这正是翻译学科的所追求的理想目标。院徽的内圆代表一轮即将喷薄出海的朝阳(下部小半圆还浸在蔚蓝的海水中),喻示着翻译学院虽然年轻,然而却像朝阳一样充满希望;蓝色海水中的“SDU·WH”是“山东大学·威海”的简写,一方面表明了翻译学院的隶属性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翻译学院是依托着百年山大和威海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冉冉升起的。内圆与外圆之间分别是翻译学院的汉语和英语(Schoolof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的完整表述。2013年值新学院成立之时学院将学院英文名称修改为SchoolofTranslationStudies。

翻译学院院训草案是由翻译学院常晓梅、李和庆和彭兆强等老师共同提出的,经多次修订,终成形。2004年11月翻译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发起的院训有奖征集活动,这条院训终赢得了高得票率,并于2005年3月份经翻译学院院务委员会批准而被正式确立为翻译学院院训。这则院训以英文为标准表述形式,辅以汉语说明,具有深刻、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切合翻译学院的历史与现实。

翻译学院资料室面积共计40.8平方米,人均1.36平方米。现有藏书6372册、外文原版书2496册、学术期刊28种、中外文报刊9种,各类教学音像资料960套。近几年学校下拨的文献资料购置经费在逐年递增,资料室购置经费占翻译学院学科经费的30%,能基本满足现有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要求。2003年资料室的桌椅和书架全部更新,改善了阅读和藏书条件,为教师、研究生和四年级本科生在正常上班时间开放。

此外,学校图书馆还有大量外文资料,中仅今年(截至5月份)就新进外文图书2228册;另有95种外文原版期刊。翻译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图书资料的经费投入力度,采购更多精品图书资料,并以高效能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保障。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